A-2 語文之美-從策略閱讀到閱讀北園

語文之美執行成果


分支計畫

具體作為

預期達成的目標值(以學期為單位)

A2語文之美-從策略閱讀到閱讀北園(國文與社會特色課程)

量化

質化

項目說明

數值

達成率

具體陳述

第一學期:

1.辦理心智圖成果分享暨觀摩會。

2.辦理線上閱讀測驗。

3.辦理 “越讀”體驗活動。

4.辦理創作作品發表會。

5.產出優良作品,並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文學比賽。

6.產出每位學生個人專屬的閱讀筆記書。

第二學期:

7.架設「遊園」教學網站。

8.產出北園地區主題報導20篇。

9.舉辦「穿越時空遇見我」Onvert資訊軟體研習。

10.產出「穿越時空遇見我」卡片、海報。

11.繪製出「聖功北園地圖」作品。

12.舉辦「與鄰居對話」座談。

13.完成「南鐵‧北園」海報。

 

184

 

184

 

184

 

4

 

24

 

 

 

184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第一學期:

(一)由老師介紹、講授合適、有效的閱讀策略,再將學生分組,透過上台分享,提供學生舞台,展現小組表達、合作等能力。利用「無線擴音器」以走動的方式與同學深入互動,引領學生運用閱讀策略,進行文章解構,並產出解構表,如心智圖等,經由觀摩深化學生文章解構的能力;並同步利用社會科、自然科學習單,檢測越讀成效,產出每位學生個人專屬的閱讀筆記書。

(二)辦理兩場專家學者專題演講,
1.
心智圖與九宮格,1016(五)。2.閱讀策略–曼陀羅思考法,1114(五),透過「閱讀策略」的介紹與說明,讓學生心智成長,提升閱讀素質,及解構文本之能力。

(三)《裨海紀遊》文本解構–小組上台    
報告(以PPT、海報等方式,分組   上台報告),上台報告學生成為授課主角,既能刺激學生學習活化,又能提供學生口語表達及台風穩健訓練之機會。學生們受益匪淺。

(四)追尋古今變遷:將《裨海紀遊》文本與台灣現況做比較–PPT製作、海報呈現等,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時間流逝下,風土人情及地貌的變遷,學生對歷史軌跡的探尋,也更具深度。

(五)透過分組及前導知識的訓練,讓學生知道如何寫作報導文學、遊記書寫創作,並以聖功校園或台灣知名建築物、古蹟,進行報導文學實作。

(六)進行線上測驗(北一女國文學科中

心),檢測學生自學裨海紀遊一書

的成果,學生均能通過「合格」門

檻,顯見自學、閱讀成效。

 

 

第二學期:

下學期預計由歷史、地理與公民科合作進行北園街系列課程。

具體作為與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核心素養檢核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þ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þ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þ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þ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þ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執行情形與成效檢討

一、執行情形:

執行層面

對象/時間

具體描述

閱讀筆記書

高一溫勤誠敬/第一~五週

講解閱讀策略,並填寫閱讀筆記

心智圖

高一溫勤誠敬/第七週

分組繪製心智圖並上台發表

專題演講

高一溫勤誠敬/第九~十一週

與圖書館館科合作,辦理專家專題講座

文本解構、遊記寫作、線上測驗

高一溫勤誠敬/第十三~二十週

裨海紀遊文本解構,學生分組上台以PPY、海報方式呈現,裨海紀遊閱讀成果線上測驗及類報導文學、遊記書寫創作

二、成效檢討:

1.本校共四位老師參與本課程,共同討論產出教材及教法,並經常分

享交流,有助提升彼此的教學效能。

2.聘校內外專講老師授課,也開拓了師生的視野野。

3.學生藉由此課程,建立運用閱讀策略的習慣,實際提升閱讀效能。

4.學生能將習得的閱讀策略運用在各領域閱讀。

5.最將將閱讀策略運用於「裨海紀遊」的閱讀,學生更可感受閱讀之

美,進而認識本土,關懷世界。

三、遭遇困難與改善情形:

層面

遭遇的困難

改善的具體建議

行政

學生活動瀪多,幾無多餘空白時間,若要辦理四班聯合發表會或舉辦專題演講,調課誠屬不易。

四班的特色課程可以設定同一時段,以利安排活動。

學生

因學生課業繁重,特色課程僅止於上課時間進行,課餘時間很難再安排作業練習,若有較多閱讀及練習,會引起部分家長、學生反彈,成效未如預期。兩週一次連堂課,時隔多日,效能減半。

改成每週一節,可增強授課效能。

四、受益對象及人數:

受益對象

受益層面

高一特色課程班群學生

1藉由閱讀策略的教授,帶領學生進入深度閱讀,以有效率地解構文章,處理資訊,獲取知識,建構獨立思考能力。

2.本課程協同多元學科(如社會、自然科)領域,提供學生各類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實作閱讀策略,並積極鼓勵學生多方閱讀社會、自然等領域書籍,以拓展多元領域知識–「越讀」,以增進分析材料、解決問題能力,在“越讀”當中獲取成就感,進而了解“越讀”之樂。

3透過本課程,引領學生閱讀第一本台灣遊記–裨海紀遊,以了解生長環境的變遷脈絡及風土人情。

4課程中利用學習單、心智圖、遊記或類報導文學創作、線上閱讀測驗、閱讀筆記書等活動,讓學生透過發表,彼此觀摩、交流,回饋,以增進學生學習成就感及動力,養成學生自主學習、批判思考、解決問題及創作的能力,並深刻感受閱讀的力量,進而“悅讀”。

全校師生

為全體國文老師辦理「閱讀策略講座」,使全體國文老師成為「閱讀策略」的種子老師,教師能應用閱讀策略提升提問的層次,並運用於國文科教學及小論文寫作上。另藉由閱讀策略的教授與推廣,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以駕馭不同領域文本,強化學生自學及解決問題之能力。

五、未來發展:

1.希望課程精神、施作方式能予國文課新的教法,活化國文課程。

2.待107課綱啟動,本課程能列為高中部選修課程。

3.能使文理組學生都有機會選修,提高閱讀能力,更有系統地閱讀消化知識。

績效檢核重點與指標:

適性

一、自我探索與定位

二、學習投入

1-1具備自我瞭解的能力

1-2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

1-3具備發展自我願景和調整的能力

þ2-1具備有效運用學習機會與資源的能力

þ2-2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請益)

þ2-3具有學習的滿足感

揚才

三、理性與批判思考
能力

 

四、應變與創新能力

þ3-1具備問題解決的能力

3-2具備主動探究的能力

þ3-3具備反思和批判思考的能力

4-1發展自己理解知識或思考問題的方法

4-2具備以多種觀點思考或解決問題的能力

4-3具有挑戰或質疑既有觀點或理論的能力

4-4具備設計與開創的能力

þ4-5具備以創意呈現學習成果的能力

行動

五、社會互動與實踐
能力

5-1具備與人溝通、協調、解決衝突的能力

5-2具備規劃與組織的能力

þ5-3具備與人合作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的能力

þ5-4具備多元文化理解與同理的能力(含以行動關懷弱勢與關心在地和全球重要議題)

5-5具備以行動實踐社會公義的能力

社群組成與

運作模式

參與社群名單

運作架構與執行計畫方式說明

國文科 黃竹芳師、何嘉陵師、林怡君師、許佳涓師

社會科楊雲溪師、陳姿妤師

圖書館 王之敏主任

地理科教師:陳姿妤師

歷史科教師:楊雲溪師、
黃健凱師

公民科教師:林孟如師

美術科教師:王邦榮師

圖書館主任:王之敏師

本課程由國文科教師及社會科教師組成PLC社群並共同備課設計課程,共同實施及定期實施成效檢討及修正。除了特色課程的PLC社群外,同時也許國文科、社會科教研會合作,彼此分享課程實施的成果。

為求課程的連貫性與統整學習,國文科與社會科PLC社群合作將國文特色課程及社會特色課程前後呼應成文史特色課程。

課程實施過程中並與行政單位合作,以引入各項資源,豐富課程內容。

檢核資料

þ問卷

þ活動照片

þ學習單

þ作品

實做評量

þ其他:閱讀筆記書、線上測驗

「遊園」教學網站

北園地區主題報導

「穿越時空遇見我」卡片、海報作品

聖功北園地圖作品

「南鐵北園」海報

A2成果附件

子頁面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