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用外語說家鄉事-國際探索本土篇(國際教育特色課程)

計畫名稱

B-3用外語說家鄉事-國際探索本土篇(國際教育特色課程)

計畫目標

1.提升學生對世界及國際議題的理解。

2.增廣學生的視野,增進學生的國際意識及敏感度並瞭解身為世界公民在世界上所在的位置。

3.培養學生對台灣的認同感。

4.提供學生所需的語言工具-英文,來討論自己的國家、歷史和文化。

5.藉由各學科間的活動和議題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與分析能力。

6.建立學生研究與寫作能力以確保能順利銜接大學課程。

受益對象

直接受益:高一國際教育班的學生
間接受益:全校師生

實施方式

【高中一年級】

高一的重點有兩方面,分上下學期各探討一個主題,並透過特色課程活動建立學生的背景知識

1.第一個學期的課程主題為「以在地文化的角度探索國際議題」。學生們將探索一系列的與自己國家特別相關的全球性議題。焦點會放在台灣的歷史、文化、及台灣在世界上的地位。

2.第二個學期的課程主題為「以世界文化的角度探索國際議題」。學生們藉由各種重要的國際議題,如環保、和平、安全及女權,而擴展知識。這些主題不僅促進與世界的連結,且會增加學生對台灣事務的了解。

3.特色課程活動

(1)教學單元一「台灣的文學和文化講座

學校將邀請教授(如成大台文系教授)針對歷史和現代台灣文學進行演講,特別強調文化的運用。

(2)教學單元二「台灣新住民角色座談」

藉由與移民署台南分部的協調,學校將安排一場三到四位台灣新住民的座談會。這些公民(可能來自越南、印尼、法國及日本)將會分享他們在台灣的經驗,以及他們決定入籍台灣公民的理由。在座談會前,學生需準備一些適當的問題問他們。

(3)教學單元三「原住民部落體驗營」

學校將安排三天的行程前往台灣山上的原住民部落。藉由演講和與當地人的互動,學生將學習有關台灣多方面的本地文化及多種族的身分。他們也將學習到原住民文化對台灣現在及未來的重要貢獻。

【高中二年級】

高二課程的重點有二方面,每個層面都用一整年來探討,拓展學生的世界觀。

1.模擬聯合國課程:學生將接觸到令人興奮且逐漸受歡迎的模擬聯合國的世界。訓練他們模擬聯合國的基本研究、寫作和辯論。藉由和學校裡有經驗的模擬聯合國社團社員的互動,學生有許多管道來擴展他們的知識基礎。

 

2.現代社會學:介紹學生社會學主題,例如地理、公民、比較政治。
模擬聯合國的經驗將是他們用來探究真正的模聯及世界政治如何運作的途徑。

【高中三年級】

高三的重點是讓學生針對高一二年級所學及所討論過的國際議題,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主題,寫成研究報告

預期效益

【質化指標】

1.學生將學習如何從豐富的資源中汲取訊息,並批判性地分析此訊息的準確性和適用性。

2.學生將提升自己的能力,公開討論他們與世界的連接和對台灣的了解,特別是用英語來表達對國內外議題的看法

【量化指標】

1.所有學生將參加一次外面教授的講座,一次多講員的座談會,以及一次三天的原住民生活體驗營。

2.每位學生將做三個指定議題的課堂報告。

3.每位學生將要寫一篇學習心得報告,共約40份。

資源整合

【教師社群】

英會教師:BruceNela、林郁真

英文科:楊閔夙、廖尹嬪

國文科:王之敏

地理科:陳姿妤

教務處:蘇信榮

總務處:陳美妏

輔導中心:張鈴玉

成大台文系

新住民朋友

 

【設備整合】

1.利用優質化第二期程建置的攝影器材及第三期程B-4計畫購置之數位單眼相機,建立教學數位檔案作為未來教學設計的參考。

2.利用第三期程建置的「多媒體影音工作室」錄製教學成果影片,並以多媒體方式直播各班,以推廣活動成果。

3.利用優質化第二期程補助建置之英會教室,作為小組教學的主要教室。

4.利用高中優質化第二期程建置的全球互動教室作為主要授課與PBL課程進行的教室。

5.利用第三期程建置的「影音儲存及多媒體平台」安全儲存教學成果。

 

【策略整合】

1.與校內社會科老師跨科合作,整合所學,建構學生的探索國際議題的背景知識。

2.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合作,辦理系列演講,並開放校內有意一同學習的師生共同參與,以擴大預算執行效益。

3.與大學教授、原住民部落的成員及在台灣的外國朋友連結,提昇學生注意各樣知識來源及可取得的經驗。

4.鼓勵學生個人參訪台南的台灣文學博物館

5.尋求與B-2 iEarn課程合作,將教學成果推廣至國際交流平台,讓世界各國學生更了解台灣。

6.尋求與B-2 第二外語課程合作,將教學成果以更多語言推廣到更多國家。

檢核資料

(請勾選)

問卷

活動照片

團隊自評表

學習單評分表

回家作業評分表

作品評分表

課堂觀察記錄表

學習歷程檔案

標準化測驗

實做評量

其他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