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以詩封茶-「陶」冶人生(生活藝術特色課程)

計畫名稱

A-4以詩封茶-「陶」冶人生(生活藝術特色課程)

計畫目標

1.透過與國文科教師協同合作教學,以文學、陶藝與生活的連結,展現自己生活美感的感知能力,更能懂得藝術與生活的關聯性,並能具備創意設計與開創的能力。

2.提升學生美感的感受能力,能綜合文學藝術的知能探索自我的能力與性向,開創傳統美術課程的教學模式。

3.能適切有效的運用各種知識,發展多種觀點思考的結合能力,結合文學及手作藝術展現觸覺及視覺的美感,綜合藝術知能的提升,以創意呈現學習成果。

受益對象

直接受益:高一全體學生

間接受益:本校其他年級師生、學校相關教師、社團、
家長成長團體

實施方式

以詩封茶-「陶」冶人生之特色課程設計、內涵及實施方式說明如下:

【課程設計與內涵】

1.經由美術科與國文科形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進行合作教學,讓學生能體驗詩與茶的美感,再經由陶杯的製作,體驗陶藝之美,以提升學生學習的動機及深度,並落實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合作。

2.透過茶的文化與詩的美感經驗,結合陶藝的發展與歷史認識,經由瞭解與實作陶杯來完成一件學生由詩與茶延伸而來的體悟作品,讓學生能由文學與生活美感的結合,展現自己生活美感的感知能力,更能懂得藝術與生活的關聯性。

3.本計畫為子計畫-打開心眼,看見美的分支計畫之ㄧ,其課程理念精神為藉由文學與詩詞對茶文化的心靈意境感知,讓學生結合陶藝相關背景知識的訓練,以文學與藝術的角度,藉由陶藝的實作實踐心中的靈感與東方文化的體悟,將創意美感體驗融入及內化於日常生活之中。

【第一年】

1.協同教學:

本課程是以必修的國文及美術科目進行協同教學,以PLC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2.教學單元一:「以詩封茶」特色課程-「我的青春我的詩」

請國文老師協同教學,進行如古人的吟詩品茶的體驗。國文老師進行詩詞的創作教學,讓學生化身為詩人,依據自己對環境、生活週遭的小感動、小確幸創作出一首專屬自高一學生自己的一首詩。

「挖掘文藝新青年」,由各班同學自評與互評,評選七則最佳的詩給予獎勵並發表於校刊及本校「影音儲存及多媒體平台」,讓校內外人士皆能一同賞析。

3.教學單元二:「陶冶人生」特色課程-「我的青春我的杯」

由美術教師進行教學內容為陶藝的歷史、種類、製作方式與生活

實施方式

的運用、陶藝實作教學,建立學生陶藝知識與能力的教學單元,最後能實際動手製作陶器與手作製作流程,能設計與創作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陶杯,提升對藝術與美感的感知。

4.教學單元三:高一年級「以詩封茶成果發表」:

最後在課程中規劃一節課讓學生品茗、品詩、品陶杯進而品味生活,提升美感素養及創意手作的適性發展。並利用本校建置之「多媒體影音工作室」於全校午餐時間播放相關成果。

5.教學單元四:舉辦「聖功美展」

每班精選三至四件優良陶器作品展示,讓同學實際將作品展現給全校師生及家長。

【第二年】

1.持續修正第一年實際執行情形,透過教學團隊的教師運作於課程實施前討論並編製教材,另外於課程進行中討論改進事項,課程結束後彙整成果與檢討得失。

2.第二年則以增購補充更完善陶藝教學的硬體設施與工具,並充實教室內教學設備為原則,並研擬不同陶藝的課程設計,加深「陶」冶人生的體驗計畫。

3.邀請學生家長葉東泰先生進行有關『茶』的製作、品味相關講座。
(
葉東泰先生為連鎖茶飲店-奉茶的負責人)

4.持續辦理吟詩品茶活動攝影展及影片動態展

5.擴大跨科合作範圍,嘗試更多主題融入陶藝課程。

【第三年】

1.持續修正第一、二年實際執行情形,更加精進課程上的進度或教學內容,讓學生作品更加進步。

2.第三年預計添購噴釉台與各式新釉藥等設備,使陶藝作品更多樣更接近生活,另外建構學生優良作品展示空間等,讓學生能有獨立的發表空間。

預期效益

【質化指標】

1.藉由文學與藝術知識能力的提升能豐富學生的心靈視野。透過課程的設計與連結,學生能訓練由較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創作出屬於自己個人特色的作品

2.實際體驗完整的陶藝製作過程,結合文學與藝術生活的想像,讓學生學習能更投入,培養自我的興趣與能力,創造出獲得認同的成果作品,並發展學校特色,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社群增能。

3.提升校內文學與藝術創作的風氣,同學皆能學得詩詞與陶藝相關技能,以作品抒發個人想法與情感。

 

【量化指標】

1.預計產出300件學生個人陶杯作品。

2.預計產出300件學生詩詞作品。

3.預計產出7件學生優良詩詞作品。

4.與國文科合作辦理一場「以詩封茶成果發表」

5.辦理1場聖功美展。

 

資源整合

【教師社群】

1.術科 王邦榮、許勻慈老師

2.國文科 葉惠玉老師

3.命教育科 許株蓉、劉家忻、韓欣倫老師

4.輔導中心:張玲玉老師

5.總務處:陳美妏老師

【設備整合】

1.利用優質化第二期程建置的攝影器材及第三期程B-4計畫購置之數位單眼相機,建立同學作品的成果資料庫,以利教學檔案建立與作為未來教學設計的參考。

2.利用第三期程建置的「多媒體影音工作室」錄製教學成果影片,並以多媒體方式直播各班,以推廣活動成果。

3.利用通用展示空間:「校史室」進行教學成果展示,並推廣同學學習成果給全校師生。

4.利用A-1子計畫建置「影音儲存及多媒體平台」及「備份伺服器」,安全儲存學生作品及教師數位教學檔案,以利分享與推廣。

【策略整合】

1.結合國文科、美術科,以PLC的方式推動特色課程。

2.結合台南盛行茶飲文化,讓同學對於台南特有生活美學有更深的體悟

3.持續探索與各科合作的可能性,讓同學皆能陶藝創作的樂趣。

4.與南部社福團體、弱勢團體合作,由同學製作獨特的陶藝義賣,以實際行動回饋鄉里與社會。

5.與生命教育特色課程結合,推廣陶藝至扶弱營隊,豐富營隊課程。

6.提供本計畫建置之各項教學設備,協助校內各年級特色課程或寒暑期特色營隊的進行,以充分發揮預算執行效益。

檢核資料

(請勾選)

問卷

活動照片

團隊自評表

學習單評分表

回家作業評分表

作品評分表

課堂觀察記錄表

學習歷程檔案

標準化測驗

實做評量

其他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