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
1.建置「數位化舞蹈教學」軟硬體環境:
舞蹈課常為教師示範肢體動作教學,學生模仿練習,但教師教學的動作就需要一再重複性的示範,透過第一年建置數位舞蹈教室基礎設備,讓舞蹈教學數位化,透過建置的器材,老師可以隨時記錄表演的動作,學生就可以重複觀看練習,甚至回家後還可以上網觀看練習。
2.教學單元一:「動覺藝術」
讓學生提升中國舞蹈之藝術層次及中國舞風格之基礎與身段應用並透過影像設備的操作與運用,記錄學生學習歷程,修正與發展,並藉由成果發表打開藝術視野。
3.與生活科技科、資訊科組成教學團隊社群:
(1)規劃討論高一上學期在生活科技課程進行攝影及錄影的教學,讓學生先具備數位影像的相關能力,再銜接舞蹈課延伸紀錄動作。
(2)請電腦教師,在課程中進行影像編輯軟體教學,將攝影機及照相機截取的靜態畫面,後製成為一張張的大幅海報,從中可看到學生靜態的肢體之美並將錄影的影片後製為超慢動作播出,再配合音樂老師配樂課程的進行,學生可以後製成如專業電影般的慢動作中國武術或是其他舞蹈類型(如芭蕾的空中轉圈的慢動作)的影片。
4.教學單元二:成立「躍舞威揚」舞蹈菁英營隊:
由高一、二各班甄選舞蹈課堂表現突出之同學,辦理假日舞蹈營隊並聘請校內外舞蹈專業師資培訓。舞蹈菁英營隊以參加臺南市、全國舞蹈比賽為目標,並利用全校各重要集會時展現訓練成果,以擴大舞蹈特色課程成效與學習舞蹈的風氣。
5.教學單元三:「肢體之美-靜態展」
將高二學生拍攝的優秀作品,輸出成大張海報,併辦理一個攝影展,呈現學生在舞蹈課基本的肢體之美轉化為視覺之美,故此特色課程才稱之為一代宗師-「影舞」者。
6.教學單元四:「肢體之美-動態展」:
將高二學生拍攝的動態影片,後製成慢動作的中國武術或是其他舞蹈類型影片,讓同學可以細細觀察肢體在超慢速度之下延伸、變化之美。
7.教學單元五:「肢體之美-雲端展」:
甄選同學動靜態作品,並放置於本計畫成立「影音儲存及多媒體平台」,讓校內外人士均能欣賞與分享本校舞蹈特色課程的成果,同時藉由各方正向的回應,給同學更多的學習成就感。
【第二年】
1.持續修正第一年實際執行情形,更加精進課程上的進度或教學內容,讓學生作品更加進步。
2.持續與生活科技、資訊科及音樂科教師討論合作情形及調整教學內容,必要時再進一步擴充舞蹈專科教室之數位設備。
3.將第一年同學實作成果,放置於雲端多媒體儲存空間,供校內外師生觀摩學習成果及建立學生學習資料。
4.擴大舞蹈菁英營隊規模,讓更多同學有機會展現舞蹈學習成果。
5.持續辦理“肢體之美”系列展覽。
6.擴大跨科合作範圍,嘗試更多主題融入舞蹈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