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一代宗師-「影舞」者(舞蹈特色課程)

計畫名稱

A-2一代宗師-「影舞」者(舞蹈特色課程)

計畫目標

1.透過生活科技科教師協同合作教學,讓稍縱即逝的舞蹈動作透過數位多媒體器材紀錄展現,讓學生以視覺的感受,體驗肢體之美。

2.提供發揮創意思考的機會,藉由展現成果分享,作為移動的美學概念建構,突破舞蹈課程傳統示範教學的模式。

3.厚植學生舞蹈的基本功以及增進對舞蹈各項元素的認識,強化學生結合音樂展現肢體律動呈現肢體美感,綜合藝術知能的提升。

受益對象

直接受益:高二全體學生

間接受益:本校其他年級師生、行政單位

實施方式

一代宗師-「影舞」者之特色課程設計、內涵及實施方式說明如下:

【課程內涵】

本計畫為子計畫-打開心眼,看見美的分支計畫之ㄧ,其核心精神為規劃數位化舞蹈學習環境,藉由學生身段的數位化捕捉,提供學生即時或課後回饋。同時以結合數位化攝影及音樂等更多元方式進行舞蹈教學。藉由本計畫同時橫向連結同學在生活科技、音樂、資訊課所學,讓同學在整體的情境及架構中學習,以將創意美感體驗融入及內化於日常生活之中。

【課程設計】

1.本校為單一性別的女校,在學校的使命願景中便有一項為行止優雅,因此本校高中部的體育課,規畫為一節體育而另一節則為舞蹈課,且均由合格專業的專任舞蹈教師授課,本校高中舞蹈隊更是常勝軍,常代表臺南市參加全國學生舞蹈比賽全區決賽,原本就為本校相當具又特色的課程。

2.此計劃主題發想源由本屆金馬獎『一代宗師』。解析慢節奏的武術鏡頭與武打畫面,如文學可以敘事的大量的「雨水滴濺、雪花紛飛、地板破碎」的慢肢體舞動,更為提升藝術的境界。而探討本屆金馬影后章子怡因自小有著深厚的舞蹈學習背景,故在『一代宗師』、『十面埋伏』『夜宴』『藝伎回憶錄』等電影作品中有令人驚豔的表現與獨特性。厚植學生舞蹈的基本功以及增進對舞蹈各項元素的認識;以影音賞析、音樂鑑賞、個別指導,個人實作與小組發表等教學法、訓練同學結合音樂展現肢體律動呈現肢體美感。

3.美的形成與內容(包含文學、繪畫、戲劇、舞蹈,電影等等)本校全力推動藝術教育發展,培養學生對美的概念並應用於生活。舞蹈為藝術的價值不僅僅是外在大小關節與肌肉的訓練,其內涵在於發現自我,探討自我,藉由肢體展現內心所現,故為『動的藝術』;而電影是『動的影像』美學電影影像的動感,透過鏡頭內的主體自己移動產生,呈現動的風貌。透過兩科(舞蹈科及生活科技科)課程結合,讓稍縱即逝的舞蹈畫面,學習肢體之美由鏡頭展現之,提供發揮創意思考的機會,藉由展現成果分享,作為移動的美學概念建構。

  4.學生利用舞蹈課堂中所學"中國國劇身段""武功"結合電影原聲配樂、設計,呈現傳統新創的舞蹈概念。並以數位多媒體器材紀錄同學成果,並發表於校內外學習社群,以擴大實施成效。 

實施方式

【第一年】

1.建置「數位化舞蹈教學」軟硬體環境:

舞蹈課常為教師示範肢體動作教學,學生模仿練習,但教師教學的動作就需要一再重複性的示範,透過第一年建置數位舞蹈教室基礎設備,讓舞蹈教學數位化,透過建置的器材,老師可以隨時記錄表演的動作,學生就可以重複觀看練習,甚至回家後還可以上網觀看練習。

2.教學單元一:「動覺藝術」

讓學生提升中國舞蹈之藝術層次及中國舞風格之基礎與身段應用並透過影像設備的操作與運用,記錄學生學習歷程,修正與發展,並藉由成果發表打開藝術視野。

3.與生活科技科、資訊科組成教學團隊社群:

(1)規劃討論高一上學期在生活科技課程進行攝影及錄影的教學,讓學生先具備數位影像的相關能力,再銜接舞蹈課延伸紀錄動作。

(2)請電腦教師,在課程中進行影像編輯軟體教學,將攝影機及照相機截取的靜態畫面,後製成為一張張的大幅海報,從中可看到學生靜態的肢體之美並將錄影的影片後製為超慢動作播出,再配合音樂老師配樂課程的進行,學生可以後製成如專業電影般的慢動作中國武術或是其他舞蹈類型(如芭蕾的空中轉圈的慢動作)的影片。

4.教學單元二:成立「躍舞威揚」舞蹈菁英營隊:

由高一、二各班甄選舞蹈課堂表現突出之同學,辦理假日舞蹈營隊並聘請校內外舞蹈專業師資培訓。舞蹈菁英營隊以參加臺南市、全國舞蹈比賽為目標,並利用全校各重要集會時展現訓練成果,以擴大舞蹈特色課程成效與學習舞蹈的風氣。

5.教學單元三:「肢體之美-靜態展」

將高二學生拍攝的優秀作品,輸出成大張海報,併辦理一個攝影展,呈現學生在舞蹈課基本的肢體之美轉化為視覺之美,故此特色課程才稱之為一代宗師-「影舞」者。

6.教學單元四:「肢體之美-動態展」

將高二學生拍攝的動態影片,後製成慢動作的中國武術或是其他舞蹈類型影片,讓同學可以細細觀察肢體在超慢速度之下延伸、變化之美。

7.教學單元五:「肢體之美-雲端展」

甄選同學動靜態作品,並放置於本計畫成立「影音儲存及多媒體平台」,讓校內外人士均能欣賞與分享本校舞蹈特色課程的成果,同時藉由各方正向的回應,給同學更多的學習成就感。

【第二年】

1.持續修正第一年實際執行情形,更加精進課程上的進度或教學內容,讓學生作品更加進步。

2.持續與生活科技、資訊科及音樂科教師討論合作情形及調整教學內容,必要時再進一步擴充舞蹈專科教室之數位設備。

3.將第一年同學實作成果,放置於雲端多媒體儲存空間,供校內外師生觀摩學習成果及建立學生學習資料。

4.擴大舞蹈菁英營隊規模,讓更多同學有機會展現舞蹈學習成果。

5.持續辦理肢體之美系列展覽。

6.擴大跨科合作範圍,嘗試更多主題融入舞蹈課程。

實施方式

【第三年】

1.持續修正第一、二年實際執行情形,更加精進課程上的進度或教學內容,讓學生作品更加進步。

2.持續與生活科技、資訊科及音樂科教師合作及調整教學內容。

3.結合本校藝術特色課程,利用本校特有的場域及空間進行影片拍攝。

4.擴大跨科合作範圍,嘗試更多主題融入舞蹈課程,並持續開發不同主題之舞蹈數位化課程,推廣資訊融入成果至校內外教師社群。

5.持續深耕「躍舞威揚」舞蹈菁英營隊,並以增加參與校外展演及舞蹈交流為目標。

 

預期效益

【質化指標】

1.導入數位化設備,多元嘗試不同舞蹈教學法,促進舞蹈教師的專業成長。

2.提供學生即時個人學習回饋,並藉由分享、討論、實作、修正增進同學舞蹈學習效能。

3.以數位原生世代方式進行舞蹈教學數位化課程,符合學生學習心裡並提升同學舞蹈學習自我效能。

4.透過數位影片製作基本能力,讓學生能將舞蹈藝術透過畫面傳導並引發學習樂趣,提升學生多元學習。

5.與各科協作,促進科際合作並形塑本校PLC文化。

6.教學成果數位化更能推展本校藝術特色,為教育部即將推動的美感教育做基石。

7.結合本校建立媒體平臺,建立與他校交流和分享管道。

8.成立舞蹈校隊,藉由各項展演與活動成為校園美感、美學的典範。

【量化指標】

1.預計產出300件學生個人舞蹈數位靜態作品。

2.預計產出150件學生自製的慢動作肢體影片。

3.成立一支舞蹈校隊並參加兩場學生舞蹈比賽。(市賽與全國賽)

4.辦理三場「肢體之美」系列美展。

資源整合

【教師社群】

舞蹈科顏佳玟老師、洪瑋玲老師、生活科技科鄭智文老師、
音樂科曾寶妃老師、洗把臉兒童劇團許寶蓮老師、張育菁老師、資訊科毛全良老師、設備組黃德亮老師、生命教育 許株蓉老師。 

【硬體設備整合】

1.結合生活科技、資訊科及音樂科的師資及課程,以PLC的方式推動,形成特色課程。

2.利用第三期程建置的「多媒體影音工作室」剪輯與後製教學成果影片。

3.利用第三期程建置的「影音儲存及多媒體平台」安全儲存教學成果。

4.利用B-4計畫購置之數位單眼相機協助紀錄並拍攝學生實作成果。

5.利用本校均質化計畫購置之數位攝影機,紀錄教學過程,以利特色課程成果推廣及作為來年課程精進之依據。

6.提供本計畫建構之數位化舞蹈教室給其他子計畫課程如iEarn、暑期扶弱志工營隊培訓進行使用。

資源整合

【策略整合】

1.邀請台南人劇團、稻草人現代舞團、那個劇團、蒂摩爾.古薪舞集、樓閣舞蹈劇場等表演藝術團體來指導更具美感的肢體訓練動作,不止學生受益,教師也隨之精進。

2.以舞蹈校隊為種子,參與校外舞蹈展演及比賽,參與舞蹈社群及交流。

3.引入校外專業舞蹈師資,藉由共同進行特色課程,讓校內舞蹈教師有增能成長的助益。

4.鼓勵舞蹈特色課程表現突出的同學,參與子計畫B-1暑期扶弱志工營隊,規劃並執行營隊舞蹈課程,讓同學由做中學深化與內化所學。

5.與校內英文科、國文科、社團課程合作,探索設計主題式舞蹈課程的可能性,以提升校內各班際競賽肢體與舞蹈方面表演的水準。

6.提供本計畫建置之各項教學設備,協助校內各年級特色課程或寒暑期特色營隊的進行,以充分發揮預算執行效益。

檢核資料

(請勾選)

問卷

活動照片

團隊自評表

學習單評分表

回家作業評分表

作品評分表

課堂觀察記錄表

學習歷程檔案

標準化測驗

實做評量

其他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