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
1.協同教學:
設計本校生活科技科與音樂科共同時段開課,並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進行協同上課,於高二下開始進行專題課程,以微電影製作專題為實施的內涵,藉由此課程的進行,帶領學生實際的經歷製片過程。
2.教學單元一:「微電影PBL教學」
(1)由生活科技教師教授影片剪輯軟體的使用,透過實際的操作攝影、剪接、特效、字幕等功能,以提升學生的數位素養,瞭解到視覺上的美的感受。
(2)由音樂科教師教授電影配樂的選擇及音效剪接、特效軟體使用,透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學習到電影配樂的知識與技巧,提升學生在聽覺上的美的感受,並將自己所拍攝的影片加以配樂,可克服音樂版權問題。
3.教學單元二:「素人大師」
運用到的教學設備主要是在優質化第二期程建置的互動學習教室,並希望透過第三期程的經費資源,建置一間「多媒體影音工作室」,讓學生能夠使用更專業的器材來進行音樂創作課程及視訊錄製以提升作品水準。
4.教學單元三:「數位典藏」
以往學生作品與老師教學檔案均儲存於個人電腦或隨身碟,不僅零散且無價資料常常損毀。本特色課程率先建置「影音儲存及多媒體平台」及「備份伺服器」,讓師生能夠以全數位且安全方式保存資料,並能以雲端隨處存取方式隨時分享與交流成果。
5.教學單元四:「聖功影展」
實施對象為高三學生,利用學生互評機制,以奧斯卡的方式,票選出最佳影片、最佳配樂及最佳攝影的獎項,公開頒獎,以肯定同學對作品的用心付出。同時並將動態作品展示於本年優質化建置之「影音儲存及多媒體平台」供全校師生觀摩。
6.推動校際交流:
配合辦理均質化活動,邀請臺南市各級學校的師生參加微電影製作營隊,將本校特色課程及專業設備推廣至其它學校,使其他學校也能受益。
7.授課教師也會爭取參加生活科技學科中心、藝術生活學科中心所辦理的相關影片製作、影片教學及美感教育之研習,以增進教學專業能力,提供學生更佳的支援、更廣的視野,教學團隊也能同步增能。
【第二年】
1.根據第一年實際執行經驗,滾動式修正並精進課程上的進度或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更加順利的完成作品,提升作品水準。
2.規劃主題式議題的微電影專題課程,如:校園反霸凌、反毒、性別平等、生命教育…等教育議題,內化及深化同學對於生活及學習環境的關懷。
3.鼓勵學生參加校外影片甄選競賽,如:反毒宣導、觀光宣傳、幸福職人…等校外競賽,增進學生視野,以提升學生作品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