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我用影像說故事-微。電影(生活科技特色課程)

計畫名稱

A-1我用影像說故事-微。電影(生活科技特色課程)

計畫目標

1.以實際參與微電影製作的特色課程經驗,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及創意思考、與人共融合作的團隊體驗。

2.強化學生視覺及聽覺的創意美感、電腦數位能力的綜合藝術知能,提升學生的數位素養、教養素養及美感素養。

3.建立學生視覺美感的培養,並提升學生的數位資訊能力,以支持整個子計畫A計畫運作的基礎並提供子計畫B水平策略整合。

4.契合本校追求卓越及共融合作的教育核心價值,更能讓學生透過此課程的體驗,瞭解自己的特質及專長所在,以符合未來個人發展之所需。

受益對象

直接受益:高二全體學生

間接受益:本校其他年級師生、行政單位

實施方式

微。電影之生活科技特色課程設計、內涵及實施方式說明如下:

【課程設計與內涵】

1.生活在這數位時代,學生的數位素養更是國民基本素養的指標之ㄧ,而不論是意見的呈現或宣導,影音媒介更容易深入人心,數位影片製作儼然成為現代必備的基本能力,此特色課程規劃讓學生以分組的方式,透過互動、討論,並利用第二期程購置的攝影棚及第三期程規劃擴充的錄音教學設備,完成一件微電影作品,使學生展現學習綜合學科及藝術能力外,經由播放優秀作品,讓其他學生有情意上的回饋及互動,感受到電影藝術所給予視覺、聽覺及心理層面之美,更期待學生能夠認識自己的興趣,進而適性發展。

2.本計畫為子計畫A-張開心眼,看見美的分支計畫之ㄧ,其核心精神為規劃微電影專題的特色課程進行,讓學生透過親自參與微影片的製作,促使學生多元學習,學生能發揮創意思考規劃電影腳本,並透過組織團隊中共融合作的過程,深入藝術美感、文化中各項主題,充分建立影片製作的數位能力,運用科技並解決問題以創作出具小組風格及特色的微電影作品,並透過舉辦聖功影展,發展學校特色,建立媒體平臺,強調與他校的交流和分享。

3.本課程已經在本校進行四年時間,學生回饋頗佳,執行過程中還受邀在第二期程教師社群研習分享,是利用高二必修的藝術生活科及選修生活科技課兩個科目進行協同教學,以藝術生活科及生活科技教師組成教學社群,以PBL的教學模式,以完成一部微電影為問題導向,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規劃好學生學習目標、建置教學資源,以實際運作情形經驗、及專題問題為核心,學生透過小組進行討論、合作、分工並規劃工作時程,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批判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並利用學校建置的攝影棚及錄音設備等教學設備進行。

4.配合本計畫成立「影音儲存及多媒體平台」,可供全校師生儲存教學及學習歷程檔案,並具有分享與發表的功能。同學藉由本平台可以增進互相觀摩交流的機會,並藉由各正向回應增進學習成就感與動力。

實施方式

【第一年】

1.協同教學:

設計本校生活科技科與音樂科共同時段開課,並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進行協同上課,於高二下開始進行專題課程,以微電影製作專題為實施的內涵,藉由此課程的進行,帶領學生實際的經歷製片過程。

2.教學單元一:「微電影PBL教學」

(1)由生活科技教師教授影片剪輯軟體的使用,透過實際的操作攝影、剪接、特效、字幕等功能,以提升學生的數位素養,瞭解到視覺上的美的感受。

(2)由音樂科教師教授電影配樂的選擇及音效剪接、特效軟體使用,透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學習到電影配樂的知識與技巧,提升學生在聽覺上的美的感受,並將自己所拍攝的影片加以配樂,可克服音樂版權問題。

3.教學單元二:「素人大師」

運用到的教學設備主要是在優質化第二期程建置的互動學習教室,並希望透過第三期程的經費資源,建置一間「多媒體影音工作室」,讓學生能夠使用更專業的器材來進行音樂創作課程及視訊錄製以提升作品水準。

4.教學單元三:「數位典藏」

以往學生作品與老師教學檔案均儲存於個人電腦或隨身碟,不僅零散且無價資料常常損毀。本特色課程率先建置「影音儲存及多媒體平台」及「備份伺服器」,讓師生能夠以全數位且安全方式保存資料,並能以雲端隨處存取方式隨時分享與交流成果。

5.教學單元四:「聖功影展」

實施對象為高三學生,利用學生互評機制,以奧斯卡的方式,票選出最佳影片、最佳配樂及最佳攝影的獎項,公開頒獎,以肯定同學對作品的用心付出。同時並將動態作品展示於本年優質化建置之「影音儲存及多媒體平台」供全校師生觀摩。

6.推動校際交流:

配合辦理均質化活動,邀請臺南市各級學校的師生參加微電影製作營隊,將本校特色課程及專業設備推廣至其它學校,使其他學校也能受益。

7.授課教師也會爭取參加生活科技學科中心、藝術生活學科中心所辦理的相關影片製作、影片教學及美感教育之研習,以增進教學專業能力,提供學生更佳的支援、更廣的視野,教學團隊也能同步增能。

 

【第二年】

1.根據第一年實際執行經驗,滾動式修正並精進課程上的進度或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更加順利的完成作品,提升作品水準。

2.規劃主題式議題的微電影專題課程,如:校園反霸凌、反毒、性別平等、生命教育等教育議題,內化及深化同學對於生活及學習環境的關懷。

3.鼓勵學生參加校外影片甄選競賽,如:反毒宣導、觀光宣傳、幸福職人等校外競賽,增進學生視野,以提升學生作品水準。

 

實施方式

【第三年】

1.持續修正第一、二年實際執行情形,更加精進課程上的進度或教學內容,讓學生作品更加進步。

2.擴大與國文科合作,希望能引入國文科教師,擴大社群能量,邀請國文教師進行劇本相關的編寫教學,讓學生更能透過影片表達出心中的想法。

3.希望透過累積的優秀作品,可以和鄰近的學校進行交流,或是邀請學姐返校觀賞的學妹聖功影展,讓學生能欣賞到不同學校的作品,開闊眼界及體驗不同層次的美感。

 

預期效益

 

【質化指標】

1.提供學生除了在傳統升學學科之外,藝術美感的多元學習面向,進而以綜合藝術的角度,從與人共融合作的團隊體驗,提升對藝術、美感的認知與感知。

2.學生能發揮創意思考,規劃電影腳本,表現出專屬小組共同的故事及創造小組高中生活美好的工作回憶。

3.透過學習微電影製作,提升學生電腦數位能力、發表能力及運用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

4.藉由所建構的多媒體影音工作室,學生學會使用錄音設備提升創作能力與聽覺美感,同步也提供教師錄製教學影片的資源,期待翻轉教室、翻轉學生學習型態。

5.學生能以Music Maker軟體,將錄製好的詩或歌曲,配上音樂。

6.各科教師能創新協作主題式教學活動,跳脫以往傳統的上課模式,使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體驗,力行翻轉教室的活化教學。

 

【量化指標】

1.預計產出24件學生自製的微電影影片。

2.辦理一場「聖功影展」活動。

資源整合

【教師社群】

生活科技科 鄭智文老師

音樂科 曾寶妃老師、張容碩老師

資訊科 毛全良老師

生命教育科 許株蓉老師

設備組 黃德亮老師

【設備整合】

1.利用高中優質化第二期程建置的互動學習教室、全球互動教室作為主要授課與PBL課程進行的教室。

2.利用102學年度均質化計畫所購入的攝影機及相關設備進行教學。

3.透過優質化第三期程的經費資源,以第二期程建置的互動學習教室的經驗,建構一間專業的「多媒體影音工作室」同時提升學生教室與專科教室HD廣播接收設備,以利教學成果發表與推廣。

4.透過優質化第三期程的經費資源,建置「影音儲存及多媒體平台」及「備份伺服器」,除提供本課程師生特色課程使用外,並充分支援全校各教學及行政需求。

 

【策略整合】

1.102學年度,針對台南市國中小教師、學生辦理四場微電影營隊,提供本校已購置的硬體設備、攝影棚及校內師資,以帶領鄰近學校專業成長。

2.持續將此課程申請均質化計畫,邀請臺南市各級學校的師生參加微電影製作營隊,將本校特色課程及專業設備推廣至其它學校,使其他學校也能受益。

3.持續參加校外的影片甄選競賽活動

4.藉由培訓同學數位影像拍攝與剪輯能力,協助其他各子計畫製作教學歷程紀錄片

5.與本校103學年度均質化計畫結合,利用所建置的設備協助教師製作個人教學數位檔案。

6.與本校103學年度行動學習試辦計畫結合,利用所建置的設備協助教師錄製個人教學影片。

7.提供本計畫建置之各項教學設備,協助校內各年級特色課程或寒暑期特色營隊的進行,以充分發揮預算執行效益。

檢核資料

(請勾選)

問卷

活動照片

團隊自評表

學習單評分表

回家作業評分表

作品評分表

課堂觀察記錄表

學習歷程檔案

標準化測驗

實做評量

其他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