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 數位‧移位-教師ICT‧IT應用與轉化

計畫名稱

C-2 數位移位-教師ICTIT應用與轉化

計畫目標

1.弭平數位落差,促進ICTIT融入各學科教學與活動。

2.提升教師數位知能,讓教師以更多元與更有效率的方式分享教學

經驗、檔案及促成教師社群觀摩成長風氣。

3.提升行政人員數位能力,以充分支援教學並提高行政服務的效能。

受益對象

直接受益:全體教師與行政人員。

間接受益:本校各年級全體同學。

計畫內涵

教師增能設計內涵及實施方式說明如下:

1.數位落差造成溝通與分享的主要障礙。

本校教師橫跨數位移民世代與數位原生世代,在數位工具的運用與認知上有極大的差距,甚至造成「數位鴻溝」,成為教師社群溝通與資源共享的障礙。此鴻溝往往造成資料無法共享且造成溝通效能的低落。

2.數位能力為教師不可或缺的素養。

現在的教師身處雲端世代,不論是教材的蒐集、編輯、傳播與分享都需要各式的數位工具,如何普遍提升教師數位能力成為本校當務之急。

3.教學視野需要ICTIT輔助。

若沒有數位能力的素養,則教師很難構思翻轉傳統教學模式的課程與教法。眾多的ICTIT教學工具如:IRS、互動式白板、各種教學平台等,對缺乏數位能力老師而言都只是華而不實的工具,甚至造成教學的負擔,學生的學習將持續單一且單向。

4.行政必需支援教學,行政為教學效能重要的一環。

行政人員是否有足夠能力,能隨時且彈性的滿足教師需求,這是課程實施成功的重要一環。行政人員若沒有適時提升數位能力,則行政與教學間也同樣會出現「數位鴻溝」,造成課程進行的張力。

計畫內容與

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

1.辦理各學科及行政支援人員數位知能研習。

(1)基礎數位知能:由資教組依本校教師及行政人員配合行政與教學所需的基本知能,規劃系列數位知能實作研習,提升教師普遍資訊能力。

(2)教學數位知能:由各學科及行政人員依需要提出需求,由資教組協助聘請師資與規劃課程。教學數位知能包含資料處理、資料安全、ICT融入教學、行動學習、雲端服務與教學、數位影像紀錄與處理等內容,以利各科教師具備資訊融入教學的基本電腦能力。

2.視各學科實務需求,辦理各科教師數位工作坊。

邀請典範教師示範數位科技融入教學、並實際由本校教師嘗試使用數位資訊概念融入教學,應用至少一項數位工具於教材或教法中。

計畫內容與

實施方式

3.組織創新教學教師社群

成立並培養創新教學教師社群,並由社群教師擔任種子教師,至各學科教師社群進行輔導與專業成長。將創新教學的概念與風氣由點擴展成線做後全面推展。

4.創造數位友善環境

汰換教師公用老舊之電腦,設置高效能教學與研究用個人電腦,建構數位環境讓老師在校可以隨時使用數位科技,並進行社群協作或互動。

預期效益

【質化指標】

1.形塑校園教師自我提升氛圍,鼓勵教師不斷自我精進。

2.提升教師及行政人員數位能力,讓教師以更多元與更有效率的方式分享教學檔案及進行教學,也讓行政人員更有能力支援教學。

3.增強教師對數位資訊融入教學之認知。

4.教師能互助提升數位基礎能力。

5.教師能反思數位資訊與教學之結合策略。。

6.透過破除單向的知識、技能的傳授方式、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數位工具的活用來提升學生學習的參與程度,改善學生學習品質。

【量化指標】

1.預計辦理各學科分科或全校性數位知能研習。

2.預計辦理行政人員二次數位知能研習。

資源整合

【教師社群】

教務處 毛全良、黃健凱

人事室 林美辰、唐佳琳

台南大學 張智凱、黃意雯林信志

資科司 陳旭閔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賴秋琳

信望愛基金會 吳萬萊、紀怡姍

華碩教育雲 苗元馨

【設備整合】

1.整合圖書館現有館藏並以本計畫新購之圖書豐富課程與各科專業書籍,讓全校師生共享圖書資源。

2.利用第三期程第一年建立之「多媒體影音工作室」,進一步錄製及研習內容供教師非同步線上學習。

3.利用第三期程第一年建立之「影音儲存及多媒體平台」,提供教師雲端空間。

4.利用各計畫購置之數位工具,分享給各科教師使用,以利ICT融入課程教學。

【策略整合】

1.與成功大學、台南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建立夥伴關係,長期陪伴本校數位教學精進。

資源整合

2.與信望愛基金會、華碩教育雲等機構合作,引入業界資源協助本校發展數位教學。

3.與圖書館合作,依教師需求引進各項最新圖書與視聽資料,以充分支援教學。

4.與本校鄰近高中如台南二中、台南女中、台南一中合作,共同辦理教師專業成長研習,以節省資源並促成各校PLC社群交流

檢核資料

(請勾選)

þ問卷

þ活動照片

þ其他   研習手冊、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