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名稱
|
A-3數學之美-自然與工藝中的金鑽比例(數學特色課程)
|
計畫目標
|
1.透過數學科、美術科、生活科技科教師PLC協同教學,讓同學喜愛原本生硬的數學課,進而發現數學在生活與藝術中具有許多面向的美。
2.讓學生以具象代替抽象、以實務代替理論、以視覺、實作的方式學習數學,進而願意瞭解生活與藝術中的數學內涵。
3.本特色課程授課以學生分組合作及任務導向的方式為主。引領同學小組共同做出成果,並藉由成果發表與全校師生分享,讓其他年級學生也可以一同領略數學之美,營造校園數學學習風氣。
|
受益對象
|
直接受益:高一自然組學生
間接受益:本校各年級師生
|
課程內涵
|
本課程是數學由理論走向實務、由抽象走向具象的嘗試。多數學生對數學的印象停留在考試,常因考試成績不好導致排斥數學,此特色課程預期打破上述弊病,先以美術課、生活科技課的實作帶領學生暫時跳過生硬的數學內容,而先用眼睛看見其作品之美,再進一步在數學課中瞭解其中的數學奧妙,漸漸學會領略數學之美。
學生普遍學習數學的疑惑是: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本課程翻轉傳統數學的學習觀念,先以數學在藝術與生活中的用途出發,引領同學歸納及理解其背後的數學原理;以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的方式,顛覆以往教師為主的填充式教學。
本課程同時並導入最新的ICT概念及3D列印內容,讓同學除可以利用各項數位工具,以電腦模擬的方式「看見數學」,同時更可以將各種複雜的幾何圖形列印為實際可看、可摸、可以感覺到的3D物件。同學在本課程中也可以藉由3D掃描器,將各種生活中的物件轉為電腦的3D模型,進一步的在電腦上分析生活物件的3D結構。
|
課程內容
與
實施方式
|
1.主題一:黃金分割
(1)教學單元一:「文藝復興之黃金分割」
由美術教師以「文藝復興時期畫冊」及多媒體方式教授黃金分割的美學,帶領同學賞析美術作品、工藝設計、建築中的黃金比例,體會並指出其比例性、和諧性、藝術性,瞭解黃金比例蘊含豐富的美學價值,且被廣泛用於藝術中;讓同學領略美學與數學的調和與協奏。
(2)教學單元二:「數學領域之黃金分割」
教師以影片由淺入深引導學生瞭解數學上的黃金分割,從影像漸漸瞭解其數學內涵。再由數學教師教授數學理論,讓學生以黃金分割的定義出發,假設並列出比例式,再求出比例,最後引導學生瞭解黃金分割尺規作圖作法與原理。
(3)教學單元三:「說數比賽」
讓學生參加本校已實行到第4年的說數比賽,原本說數比賽並無要求內容,由學生自由取材,只要是數學內容即可,往年均有隊伍以黃金分割為題,但通常僅止於皮毛;為配合本課程,指定授課學生以黃金分割為題,分組找尋書籍資料,並詳細介紹黃金分割的應用方式,以實例說明且要求其內容詳盡。為增進說數比賽作品水準,故內聘教師擔任相關活動培訓、帶領營隊活動及擔任評審講評。
(4)教學單元四:「生活中的黃金分割」
尋找校園中可能的黃金分割,分組進行實地測量、計算,再報告分享,進而統整出校園中的黃金分割實例,並製作成高水準的微電影便於分享課程成果,讓全校師生可藉影片認識校園中隱藏的黃金分割。
2.主題二:正多面體
(1)教學單元一:「立體圖形之美」
先以本校校友會辦理之校友美展中,一項夜燈的美工設計為開頭,輔以照片與影片,以其設計概念觸發學生對正多面體的好奇心。再由數學教師教授數學理論,由淺入深引導同學主動找出正多面體的面、邊、頂點、表面積、體積、角度等各種幾何數據。
(2)教學單元二:「圖學與透視」
以生活科際教師教授圖學與透視相關知識,引導學生瞭解立體圖形的架構,並教授3D建模與3D列印的程式軟體。學生可實際以教師提供之材料用「3D印表機」列印立體幾何圖形。
(3)教學單元三:「正十二面體製作」
由數學教師示範並解說正十二面體製作方法,讓學生分組合作,從討論、構圖、設計開始,到最後實作出成品。並將學生作品藉由本校多元作業成果展,讓全校師生欣賞,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感。學生可參與輔導中心的暑期志工營,將學習成果帶入營隊課程中。
(4)教學單元四:「正多面體」
由數學教師教授正多面體的推廣與應用,提供相關補充資料供同學深入學習,並總結正多面體相關定理內容與證明。
|
預期效益
|
[質化指標]
1.提供學生除了考試內容外的數學,以親眼所見,實際體會瞭解數學之美。
2.學生在團隊中共融合作,並藉由找尋資料、主動自我學習,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學生能在看到校園美景同時,追求其中的藝術與數學內涵,並學會與人分享。
4.學生透過動手實作,能深化立體圖形相關的各項數學知識。
5.透過各科協作,促進科際合作並強化本校PLC文化。
[量化指標]
1.經由班級初賽選出6組代表隊,參加本屆聖功「說數比賽」。
2.做出12組的正十二面體立體作品,並於本校年度多元作業展時展示。
3.統整出校園的黃金分割實例,並拍成1部微電影。
4.培訓資質優異具有潛能的同學,參與相關數學競賽。
|
資源整合
|
[教師社群]
數學科 黃義山老師、王俊傑老師、李建賢老師
美術科 王邦榮老師
生活科技科 鄭智文老師
資訊科 毛全良老師
[硬體設備整合]
1.整合圖書館現有館藏並以本計畫新購之相關圖書書籍,讓全校師生共享數學之美圖書資源。
2.利用第三期程第一年建立之「多媒體影音工作室」,錄製課程內容及同學成果。
3.利用第三期程第一年建立之「影音儲存及多媒體平台」,發佈各項學習成果,供校內外師生觀摩。
4.共享本計畫購置之數位攝影機、高階數位相機、3D印表機,供校內各項教學使用,以發揮硬體建置效益。
[策略整合]
1.整合數學科、美術科、生活科技科教師,以PLC模式合作進行教學,以期在合作中,瞭解各科的特質,在未來課程中再結合、協同,真正發展出實用與學理兼顧的本校特色課程。
2.整合校內現有的競賽與活動,如說數比賽、暑期扶弱營隊…等,讓同學有學以致用的機會,在活動設計上加入所學數學元素,提升活動與競賽的質與量。
4.與本校優質化各項子計畫整合,共同建立重點設備,共享資源發揮最大綜效。
|
檢核資料
|
þ問卷
þ活動照片
|
þ其他 學生微電影作品
þ其他 正十二面體立體作品
þ其他 課程實施影片紀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