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成為光鹽,「菲」向世界(生命教育特色課程)

計畫名稱

B-1成為光鹽,「菲」向世界(生命教育特色課程)

計畫目標

延續上一年度優質化計畫,第二年生命教育特色課程將持續深根本校特色發展,以課程設計與內涵為本,從增進知能、陶冶情意、行動體現之多元方式落實,並增加國際志工範疇,提升學生國際視野。計畫目標詳列為以下四點:

1.培養學生志工服務情操:透過校本特色課程與多元活動,提升學生志工服務的基本知能,將所學化為實際行動,培養學生「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的情操,實際關懷弱勢族群,成為能服務的世界公民。

2.精進教師志工服務知能:培育校內教師擁有志工服務知能,引領校園內展現關懷與服務風氣,進一步透過結合各科教師專長,融合學生多元能力,以培訓學生志工服務設計與執行的能力。

3.建構校本特色課程:編修本校生命教育自編教材,導入「關懷倫理」、「利他主義」等認識服務的基本概念;再介紹關懷內涵的各種面向,藉由認識社會弱勢族群,培育學生服務的知能與動機。

4.使學生成為關懷全球的世界公民:從培養學生的志工服務情意知能為基礎,進一步藉由開拓學生的視野,成為具有國際觀並能關懷全球的世界公民;並透過國際志工落實並體現。

受益對象

直接受益:高中一、二年級師生,受服務單位學生及民眾

間接受益:全校師生

課程內涵

1.生命教育作為本校的特色課程,依照聖功辦學核心價值中的「感恩惜福」、「負責服務」、「共融合作」、「關懷本土並具世界觀」,在自編的生命教育課程中,高一下學期介紹「社會關懷與服務」單元,讓學生認識服務的各種向度,然後引導學生,志願服務是一件意義非凡的工作。

2.本校自編生命教育教材中,本諸聖經中對關懷倫理的重視,特別編入「關懷倫理」、「利他主義」等認識服務的基本概念;再接著介紹「關懷的步驟與實踐內涵」,以及關懷內涵的各種面向,然後導入社會弱勢身分的介紹,如身心障礙族群、年長族群、學習弱勢族群等,各族群皆有不同的需求及被關懷的方式。

3.本計畫延續上一年度優質化計畫,第二年生命教育特色課程將持續深根本校特色發展,以課程設計與內涵為本,從增進知能、陶冶情意、行動體現之多元方式落實,並增加國際志工範疇,提升學生國際視野。

 

課程設計

實施方式

本計畫實施方式從學生與教師兩族群切入,為了順利推動相關課程與活動,預計增添所需的硬體設備以及建構適合進行培訓之多功能團諮教室。相關內容分點描述如下:

1.生命教育特色課程與活動-學生精進

(1)「社會關懷與服務」課程:

A.實施校本生命教育課程:增進學生對弱勢族群的認識與知能,了解關懷倫理的概念,培育主動關懷之心。

B.辦理「國際志工」講座:接續上一年度優質化計畫,並推展至國際視野,邀請校外講師結合生命教育特色課程內容,介紹志工精神以及分享國際志工經驗,除了讓學生能夠確實掌握志工精神的意義之外,進一步開拓學生國際視野,成為能夠關懷全球的世界公民。

C.學生撰寫「關懷世界」計畫書:利用生命教育課程引導學生關注世界上需要關懷的各項議題,討論需要協助之處,並且省思自身在其中可扮演的角色。

D.學生撰寫「展現行動的力量」志工服務報告:每位學生利用課餘時間主動至各機構進行志工服務,並透過課堂報告與成果手冊,彼此分享服務的收穫。同時並派送、教師同學參與「2015 年台灣青年日」志工服務,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與協助,展現課程學習成果。

(2)辦理國內志工服務團: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聖功人享有豐富的學習資源,更願意與人分享。秉持著關懷本土並具世界觀的核心價值,聖功人暑假組成志工團到社區與偏鄉,服務學習弱勢學子,例如:芥子園、菁寮國小等兩個志工團,並再與其他社福機構或文教單位合作,如聖功醫院等。

(3)辦理國際志工服務團:延伸國內志工經驗與結合本校國際教育計畫,深化學生志工服務能力並拓展國際視野,邀請專家講師培訓學生國際志工知能,預計暑期將辦理菲律賓國際志工服務,扶助Olangotacloban地區菲律賓弱勢學童。

 

2.辦理生命教育特色課程與研習-教師專業社群互動

  教師社群互動:志工服務須具備多元能力,因此負責培訓教師 亦須提升多元的教學內涵與技能。本校生命教育老師運用專業社群互動時間來研討相關課程與編修生命教育教材,以提升教學專業及效能。此外並運用不同科目老師之專業與專長,互動討論,一起設計與帶領志工服務團之培訓任務。

3.設立永續生命教育特色課程基地-設立「多功能團諮教室」

建置可多元使用之「多功能團諮教室」,作為各志工團培訓課程、課程教學使用。

預期效益

【質化指標】

1.經由課堂中的課程,學生認同志工服務的價值與可貴。

2.能找到適當的相關機構或社福單位,並服務其中。

3.學生在服務中累積經驗,並能與同儕分享心得且傳承經驗。

【量化指標】

1.暑期開辦二個國內志工服務團,約60位志工學生,4位帶隊老師。

2.暑期開辦一個國際志工服務團,約20位志工學生,2位帶隊老師。

3.辦理一梯次學生國際志工增能研習。

資源整合

【校內外教師社群】

1.聖功女中:生命教育老師張鈴玉、楊雅閔、許株蓉、張順娟、
劉家忻、韓欣倫、王心怜老師,

2.美術老師許勻慈,物理老師黃德亮,英文老師陳怡菁。

3.救國團:韓協殷老師(志工服務與團康技巧)

4.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簡嘉信 主任。

5.菁寮國小:翁呈祥校長

6.芥子園:方筱芸社工師。

 

【設備整合】

1.通用展示空間:「校史室」。

2.其他子計畫購置之攝影器材與學校現有之科學實驗器材。

3.多功能團體諮商教室與國際會議廳。

【策略整合】

1.持續與芥子園、菁寮國小等機構建立良好關係,辦理志工服務團。

2.持續與被服務社區保持互動,並引進社區相關資源以增加服務機會。

3.廣增校內各科教師資源,持續以社群模式為老師增能。

4.為培訓菲國志工,計畫引進校外資源,如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等。

檢核資料

þ問卷  þ活動照片

þ其他  活動記錄影片